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软件工程专业2017年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软件工程是一门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它涉及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管理、服务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智能控制软件、人机交互软件、办公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游戏等。同时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软件的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有关软件工程的具体内涵,可参见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概述)_百度百科(baidu.com))
二、本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2017年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传承“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载体汇聚学科专业”的理念,面向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智能软件和大数据应用开发,培养术德兼修、知行合一,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智能软件专业知识及高级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外语熟练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素质智能软件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专业在学院各招生专业中的定位如图1,面向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培养为京津冀地区服务的智能产品设计、开发与制造的各领域人才。
图1.软件工程专业在机器人学院招生专业中的定位
三、本专业的主要课程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各种软件的工程,因此,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中都要体现出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共外语、哲学等;专业基础与核心课:专业感知与实践、程序设计基础、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与管理、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I、软件工程II等;专业方向和选修课: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UML技术、智能交互技术、移动终端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概论、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人与机器智能、机器人系统仿真和计算机视觉等,本专业还设置了围绕智能软件设计开发的各阶段实践课程和实习。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图
四、本专业的培养优势
1.学科支撑。本专业有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平台的支撑,如图3所示,包括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等。软件工程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021年度排名中居全国高校31名,位列全国高校前20%,在北京地区高校排名第6,市属高校排名第1。
图3.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和平台依托
2.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由校内、校外和企业兼职专家队伍构成,有学校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外籍IEEE Fellow)、教授/研究员11名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6名等。本专业教师有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专业课程和教材,承担第一、二批教育部新工科改革与实践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英国皇家工程院牛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以及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等50余项。
3.实践平台。依托学院的科研成果,打造了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科教融合中心,如图4所示,搭建了智能驾驶平台、智能网联平台、智能软件研发平台,提供了任务驱动的递进式轮式机器人应用开发模块;深化产教融合成果,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主线科技、享智科技等公司对接校外实践实践平台,具有高质量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图4.先进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4.因材施教。本专业设置软件工程校级实验班,为高考一本线招生,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校后也可参加二次选拔进入软件工程校级实验班。为实验班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专业核心课程双语教学,提供更多国际交流、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可到多所境外大学及国内双一流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实验班学生采用流动机制,遴选和流动机制如图5所示。
图5.校级实验班的遴选和流动机制
五.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面向智能时代,软件工程专业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特别适于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智能软件开发和测试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本校软件工程硕士、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近几年有6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软件开发企业,约30%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的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六.本专业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的作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近年来,全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革命,正引发第四次产业变革。软件工程专业抓住全球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的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中对智能软件人才的需要为切入点,结合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智能软件创新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高精尖技术、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合作上更加注重用人单位的参与。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作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创新主体”,将承担起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职责,将为国家和京津冀智能产业带来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飞速提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