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知识 > 软件开发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国外学术合作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加州大学

发布时间:2023-06-20 10:08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QQ群:119029430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 97 号实验楼 1109

电话: 15387295596

邮箱:iti@buu.edu.cn

联系人:徐老师

学科网站:

北京联合大学官网:

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部: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8

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国外学术合作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国内学术合作

清华大学、总参61所、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合作企业

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保千里集团、北汽福田研究院、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英伟达公司、百度、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光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BM、微软亚洲研究院。

9

研究方向

方向一:认知计算与智能交互

本方向以解决现实世界中复杂和不确定性问题为导向,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为载体,让智能软件系统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学习、思考和交互,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在无人驾驶领域率先提出“驾驶脑”思想及其物化实现技术。从人的视听觉感知切入研究脑认知,模拟人脑神经网络中的记忆认知、计算认知和交互认知,对安全驾驶的自学习和驾驶技能积累能力,把驾驶协调性技术和相关的小脑自动化结合,解决城市实际复杂道路的安全驾驶问题的特色。驾驶脑理论与技术不仅适用于汽车的智能化,还可涵盖所有的轮式运载工具,拖拉机、坦克、轮式服务机器人等,凡需要物化驾驶在开放航道条件下对不确定性驾驶环境的认知,自主完成各类驾驶行为,都有广泛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以学科师资队伍16人,其中,教授6人,特聘教授李德毅院士为首席专家,培养研究生,37人。以无人驾驶汽车为研究载体和未来先进机器人和自动汽车产业需求为导向,形成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控制、应用数学、特殊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背景、交叉融合、结构合理的梯队。

方向二:知识工程与数据处理

研究基于机器学习、视觉计算、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多源、多模态海量信息进行处理,建立处理复杂系统信息的理论、算法和知识表示方法和技术,主要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现象的处理问题。在交通运输管理领域,将人工智能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用于交通运输管理,开展驾驶数据处理和道路交通智能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在旅游信息化领域,开展旅游领域的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提出智慧旅游大数据全息表示方法,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全息数据中心”。在特殊教育领域,开展信息无障碍辅助技术研究,建立面向视障的汉语盲文语料库和听障的手语语料库数据中心,以学科汇聚队伍14人,其中教授5人,特聘教授1人,培养研究生26人,本方向在复杂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优化和系统设计等领域有较好的理论基础。

方向三:智能决策与控制软件

以无人驾驶智能车领域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在真实及虚拟交通场景中自然驾驶大数据的获取,分析驾驶行为机理,理解驾驶员在复杂环境下的行为过程;分析高速公路、快速路等环境下驾驶员横向控制方法,特色研究是无人驾驶车辆的协同安全性和舒适性目标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技术。以上研究已广泛应用与近30辆各类型号无人驾驶智能车的智能控制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以学科汇聚科研队伍15人,其中教授4人,特聘教授1人,培养研究生23人。注重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结合、全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国际视野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手段。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市科协等单位在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控制技术方面建立合作平台,互相之间有力支撑。

方向四: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

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方向通过交叉、协作式的科学研究,采取科学任务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能力导向、科研训练、应用创新的递进式教学过程,定位于“服务区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先进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智能制造应用领域,培养具有智能机器人软件系统设计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学科汇聚队伍12人,其中教授4人;特聘教授2人,培养研究生22人。打造国内首批机器人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通过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紧密合作,推动智能车研究发展。另一方面,与北京汽车集团、江苏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多家业内知名国内外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在总体战略框架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构建并逐步完善“产学研用”长效合作平台。

10

研究历程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

11

学科带头人

鲍泓(硕/博导)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

鲍泓,博士,教授,博导,北京联合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软件工程学科带头人,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改革项目负责人。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网络应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驾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从事智能驾驶、认知计算、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方向的研究,主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北京市人才计划创新团队等多项课题,近五年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等。作为总指挥或领队参加2014--2017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2017—2018年世界智能大会的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等在线和离线比赛,获单项一等到三等奖励10项。承担软件工程专业导论、数字图像处理、文献综述等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多项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

12

学科专家介绍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少将,软件工程学科特聘教授。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指挥和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李德毅院士长期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人工智能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 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李德毅院士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获得1985年IEE总部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最佳学术成果奖;1999年攻克世界难题三级倒立摆动平衡问题,获得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杰出论文奖。他将物理学方法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创立了认知物理学理论。2005年获得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国家何梁何利基金奖。

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

戴琼海,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导、宽带网数字媒体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视频处理及宽带通信。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 “十五”课题多项。国家部委一等奖一项、填补国内空白一项、中国发明专利24项。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名称: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陈锦雄(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终身教授)

陈锦雄教授,博士,《IEEE科学与工程计算》(IEEE Computing in Science & Engineering) 总编。2010年被上海、西安、西南、北京、和新竹交大北美校友协会评为“交通大学杰出校友”。2011年获“四川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011-2015),兼西南交大海外院长(电气学院)。 获得中南大学、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复旦大学、电子科大等大学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荣誉。软件工程学科特聘教授。

吕科(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获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201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二等奖,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软件工程学科特聘教授。

徐常胜(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新加坡数字媒体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会士和ACM杰出科学家,软件工程学科特聘教授。

张云泉(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并行算法与并行软件,并行计算模型,性能优化和性能评测,软件工程学科特聘教授。

13

部分导师介绍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刘宏哲(硕导)

刘宏哲,教授,博士,硕导,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学会网络应用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从事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研究、媒体语义计算等方向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和EI期刊检索20余篇,单篇论文他引次数超过120次,合计超过400次,专著2部,专利和软著10余项。带队参加“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视觉信息环境认知基础能力离线测试赛,“车道线检测”和“交通标识牌检测”均获第一名。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何宁(硕导)

何宁,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基金委的涵评专家,北京市科委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近年来,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其中被SCI收录1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Google学术搜索数据库中,论文被引用超过200余次,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其中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杨鹏(硕/博导)

杨鹏,教授,博士,博导,长城学者,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助理兼科技处长,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管理博士生指导教师、博士后梯队指导教师。从事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多媒体教育技术研究,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等研究,在研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是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袁家政(硕/博导)

袁家政,教授,博士,博导,北京开放大学科研处处长,北京市旅游信息化研究基地秘书长、北京成像技术高精尖中心特聘教授,公安部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农业信息重大项目顾问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图形图像处理、视觉计算与定位技术、特殊教育机器人、数字文化旅游技术等,在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方建军(硕导)

方建军,教授,博士,硕导,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长城学者、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交通工程专业带头人,北京市嵌入式系统行业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交通技术及应用。主持在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项。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张益农(硕导)

张益农,教授,硕导,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副院长。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教授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工业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杜煜(硕导)

杜煜,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用户学会网络应用分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项目数字化技术研究学术创新团队的成员。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刘元盛(硕导)

刘元盛,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轮式机器人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教学会电子线路研究会理事,北京电子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司法鉴定专家(知识产权)。2013年起,任北京联合大学专用智能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智能汽车驾驶中的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及智能控制技术。近5年发表各类高水平期刊论文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5项,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近年来获得“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市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等多项资助,主持北京市科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及多项企业横向课题。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玄祖兴(硕导)

玄祖兴,博士,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基础部副主任。主要从事亚纯函数值分布、动力系统、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方向的研究。先后发表SCI期刊检索论文20余篇,主持5项科研项目(国家级、省部级各1项)软件工程硕士论文,2015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作为骨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智能车驾驶脑认知技术、平台与转化研究)。获“北京联合大学2016年度、2017年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7年获“北京市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最佳教案奖”。指导学生获“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等奖”(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等奖”(2017年)、“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全国二等奖(2017年,两项)。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黎巎(硕导)

黎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期刊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ourism编委,国际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联盟(IFITT)Enter会议学术委员,英国伯恩茅斯大学eTourism Lab国际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Tourism Management、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旅游学刊等国内外著名旅游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Agent的客流仿真、旅游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旅游信息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多个国家、省部级项目。发表SSCI、EI、CSSCI以及CSCD等论文多篇。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张军(硕导)

张军,副教授,博士,硕导,北京联合大学智能车团队骨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无人车激光雷达Slam技术、无人驾驶智能决策技术等。近年来主持包括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多个智能驾驶相关项目,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马楠(硕导)

马楠,博士,副教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委会副秘书长、智能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李德毅院士智能车团队人机交互组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知识发现与智能系统、人机交互。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近20余篇。先后赴英国ARU(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访问学习、澳大利亚Sydney University双语教学培训。参与教研项目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工程教育成果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华北五省暨港澳台计算机应用大赛获得一等奖,全国互联网移动终端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饶志强(硕导)

饶志强,博士,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毕节学院兼职教授、三峡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2013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博士后研究出站,注册自动化系统师,高级访问学者,电子学会高级会员,2012年6月挂任贵州省毕节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壹年),多篇论文SCI、EI收录,主编教材5部,主持并参与项目多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

刘艳霞(硕导)

刘艳霞,博士,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用于磁传感器复杂误差补偿的深度模型训练与在线修正方法研究”、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车辆导航中磁罗盘误差标定与补偿研究”等。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

姚登峰(硕导)

姚登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男,湖北天门人。2002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语言认知与计算。主持或参与了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EI引用20余篇。所承担的课程先后被评为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本人被纳入“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

图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央领导郭金龙、万钢参观我校无人驾驶电动汽车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图 李学伟校长、李德毅院士、鲍泓副校长、杨鹏处长等论证学科研究方向

专业硕士工程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

图 李德毅院士和乌克兰总统参观智能车团队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

图 李德毅院士讲座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

图 戴琼海院士讲座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图美国王炬教授交流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图 学科研究生学术展示研讨会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图 师生参加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图 参加2017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其中“前方车辆测距监测”获得全国第二名,“车道保持监测”获得全国第三名、“前方车辆检测”获得全国第五名、“交通信号灯检测”获得全国第六名!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图 学科团队获得世界机器人大会无人驾驶挑战赛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

图 学科承办全国智能车联合课题组研讨会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

图 学科参加百度无人驾驶研讨会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图“京龙3号”无人驾驶智能车在挑战赛现场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

图 “京龙3号”无人驾驶智能车在挑战赛现场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

图2015级硕士研究生毕设学位论文答辩合影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专业硕士工程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

图 学生团建活动

专业硕士工程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图 新老生学术研讨会

专业硕士工程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

图 学科研究生部分科研实验室展示

专业硕士工程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图 计算机视觉认知与深度学习实验室

专业硕士工程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

图 国家重大项目科研实验室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专业硕士工程

图 创新团队科研实验室

专业硕士工程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

图 学科研究生日常学习工位

(小编忘拍宿舍图片,宿舍男生三人间,独立卫浴,24小时热水澡,全年空调,不熄灯不断电,女生四人间)

欢迎大家报考联大软件工程学科,师兄师姐欢迎你们的到来

专业硕士工程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专业硕士工程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专业硕士工程_工程项目管理硕士_软件工程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