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IT技术

有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故事-“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惊世震俗的名言

发布时间:2023-07-02 16:08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马克思与资本主义_有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故事_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中最热门与最时尚的用语。不论是官方的文件、领导人的讲话与报告,或是各类新闻媒体,还是学界大家的学术论作,乃至普通国民的街谈巷议,处处都可以看到与听到这样的话语。此话之所以能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并且变得如此之热门与如此之时尚,除了这话新鲜,可以表达人们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一种认识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据说这话是老祖宗马克思说的,并且言之凿凿,情之切切。此话尽管人们天天这样说,这样写,这样作宣传,但就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作番推敲,看此话是否真有道理?真的是出自马克思呢?然而,很遗憾,人们没有这样想过,更没有作出符合真理性的研究。于是乎,也就跟着这样说,这样写,这样作宣传,闹得沸沸扬扬,谬种流传,以致于俘虏国人几十年,其势不衰。

马克思真地说过“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惊世震俗的名言吗?笔者断言:没有。马克思只是有“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这样的断语。这话首次出现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一书,这是马克思深入考察与研究资本主义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得出的一种真理性认识。其原文如下:“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同价值转化为资本时的情形一样,在资本的进一步发展中,我们看到:一方面,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另一方面, 资本又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1]211从这里,我们一点也看不出马克思有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意思来。不仅在这里,即使是查遍《资本论》四大卷及全部手稿也找不出这样的意思来。

科学技术到底是不是生产力,我们不能仅限于这种大而化之的理解,还应该作具体的分析与说明。为了说明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力和生产力的问题。理论物理学认为,所谓力,不过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物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就没有力。可见,力的产生与存在必须以物的存在为前提。生产力也是一种力,它包含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生产力就是这三要素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可见,不论是一般意义上的力、还是生产力,都不能脱离一定物的存在,也不能离开物与物之间相互作用这一前提。没有物的存在,没有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就没有力,更没有所谓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什么?是物吗?什么物?常识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并不是什么物有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故事,而是一种观念或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直接把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归于“精神生产领域”,[2]97把科学当作精神产品。他指出:“科学——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它抽象地表现了这一发展总过程的精华”,[3]39或“社会发展的一般成果”。[4]84总之,它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3]41科学技术作为精神产品,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存在于科学家、乃至工程技术人员的大脑中,因而,它不具有独立存在的形式。若它要独立存在,就只能借助于一定形式的物的存在作为自己的载体,如书籍、光盘,或计算机软件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物的存在形式,但它却是死的,静止的,不具有能动的属性与作用,不能变成生机勃勃的活的创造力或生产力。若一定要说它是生产力,那我们就只能说它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或观念形态的生产力。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一般社会生产力”[3]43或“另一种生产力”,[5]553而决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如果科学技术就是现实生产力,那么,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吗?要不然,那岂不是多此一举!

如果有朋友一定要坚持“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之说,那么,不妨请他们认真地想一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种什么生产力?陈景润的那个离哥德巴赫猜想皇冠上的明珠只剩咫尺的“1+2”的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力?现代科学家关于暗物质与反物质的科学理论又是一种怎样的生产力?另外,如在一个平面内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是哪样的生产力?一部《烹饪学》或《C++教程》又是哪一路的生产力?如此等等。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都不是生产力。因为它们还都处于一种观念形态或者知识形态中,离现实生产力还有无数个中间环节与漫长的转化历程,有些即使再花一万年的时间与费尽洪荒之力也恐难有预期的结果。这就是观念形态的生产力与现实生产力的差距所在。这个基本事实谁都不能否认。否则,就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与资本主义_有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故事_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

科学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但它是不是构成生产力的一种要素?笔者认为,也不是。马克思不是明明白白讲“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吗?是的。但是,生产力中包括科学,并不表明科学或科学技术就是构成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因为作为生产力的要素首先必须能独立存在,然而,科学技术却不能。我们不能把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大脑或他们的科学论著当生产力的要素来使用。这是万万不能的。这里,或许有朋友要拿“管理”佐证,以此来为科学或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加注。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管理劳动者已经包含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一的劳动者中,他与那些运用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直接劳动者一样,是构成生产力的同一个因素,所不同的只是他处于不同的分工状态而已。因而,没有必要把它单独分离出来作为生产力的另一个构成要素而存在。否则,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另外,管理不过是管理者活劳动的表现,如同科学或科学技术一样,本身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因素。因而,它不能成为生产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可见,以一种不合理的存在来证明另一个不合理存在的正确性是欠妥的,甚至是非常荒谬的。

诚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有过“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2]400或“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2]708的说法,这似乎是为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一种要素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笔者认为,不能。因为马克思在这里把科学技术当作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或“独立的力量”,并不是说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可不依赖于任何物质资料就能独立存在的因素,而是另有其意。这就是:

其一,当科学或科学技术被物化为劳动资料如机器或机器体系,而取得了一种物的存在形式时,便成了一种与工人相对立的独立存在。马克思指出:“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着重号是笔者加的),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而事实上,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 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3]39其二,当劳动分工的充分发展,使智力劳动与简单的体力劳动完全分离之后,科学便成了与劳动相对立的独立力量。马克思指出:“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这样一来,科学作为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同时就和直接劳动相分离(着重号是笔者加的),而在以前的生产阶段上,范围有限的知识和经验是同劳动本身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并没有发展成为同劳动相分离的独立的力量”。[5]570还指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产物,就是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作为别人的财产和统治工人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着重号是笔者加的)。这个分离过程在简单协作中开始,在工场手工业中得到发展,在大工业中完成。在简单协作中,资本家在单个工人面前代表社会劳动体的统一和意志,工场手工业使工人畸形发展,变成局部工人,大工业则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并迫使它为资本服务。”[2]400这里所说的作为“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的科学与“作为应用于生产的科学”不是那种本来意义上或观念形态的科学,而是作为“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或“作为别人的财产和统治工人的力量”的“智力”。正是这种“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或“作为别人的财产和统治工人的力量”的“智力”才成了与工人或劳动相对立的独立力量。否则,科学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与工人对立。可见,作为本来意义上的科学或科学技术是不具有独立存在的可能的。

所以,那种欲以马克思的“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或“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之说来证明科学或科学技术具有独立存在的可能,进而是构成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_有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故事_马克思与资本主义

科学或科学技术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那又该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笔者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其意是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的另一个可变要素”(着重号是笔者加的),[4]495或一种可溶性因素渗入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使它们的品质与性能得到提升,其功能与工作效率得到增强,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促使社会经济以加速度运行。比如,作为劳动者的人,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尤其是各类职业教育,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智力与技能,增强其劳动力的复杂程度与熟练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使一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几个、几十个劳动者才能创造的劳动成果;或者创造出科技含量更高而价值更大的物质产品。又比如,将科学技术融入劳动资料,创造出新的机器或机器体系,如当今的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增强其功能与效率,提高其加工精度,减少物耗、甚至变废为宝,将一台机器当几台、几十台机器使用,生产出数十台机器所能生产的产品,并且更经济、更有效益。再比如,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对劳动对象进行科学处理,改善它的性能,提高它的品质,把自然力变为社会劳动的因素,减少加工程序,缩短加工时间,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优更廉的产品。还比如,运用科学技术,改进产品设计、工艺流程与管理,使产品生产所需的人、财、物及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进而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与效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此外,科学技术还可以帮助人们探索和揭示自然的各种秘密,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增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另外,这些又将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于是,这就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其结果将大大促进人类生产力无可遏制的巨大发展。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扩大和增强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能力与改造能力,而且也扩大和增强了人类对深空与宇宙其它星球的认识能力与改造能力,正在促进人类开始走出地球,开创一个新的发展领地。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力量。这也是它对生产力发展所产生的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上述可见,“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一说既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也不符合人们的起码常识,更不符合社会的基本事实,所以,不能成立。

既然“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一说不能成立,那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说自然也就一样地不能成立了。不过,为了弄个知其所以,还是有必要多说几句话。

笔者认为,此一命题不仅不能成立,并且错得更远。众所周知,所谓生产力,不过就是人或劳动者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指导与保护下运用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或改造,生产出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其之第一或首要的构成要素。马克思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6]197列宁也指出:“全人类的第一个(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7]327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其唯一充满生命活力与具有能动作用的构件,而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则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存在,即死的东西。因而,可以说没有劳动者,其它要素再怎么重要也得不到利用,发挥不了作用,产生不了生产力。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因为没有劳动者的作用而变腐、变朽、变坏,最后变成废品或垃圾。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机器不在劳动过程中服务就没有用。不仅如此,它还会由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破坏作用而解体。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2]207至于科学技术,虽说它在改善生产力诸要素的品质、完善其功能、提升其效能,促进整个生产力的发展上有着特殊重要性,但是,如果没有劳动者的作用,它也仍然是一种死的东西,毫无价值。可见,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之第一或首要的要素,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对此,难道还有值得怀疑的吗?

有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故事_马克思与资本主义_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

以下,假如我们后退一步,暂且接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认可它的正确性,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后果呢?笔者认为,不用讳言,必然的后果就是对马克思科学唯物史观的蔑视与根本否定。所谓科学的唯物史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指导人们改造社会,推进社会进步的科学。它的第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以人及其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通过这种研究,揭示社会的本质、基本结构、基本矛盾、发展动力、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等等。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8]67有了人,才有了社会。社会不过“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9]477或曰是人的相互关系的总和。要研究社会并揭示其发展规律,必须首先从人及其社会实践,尤其是其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开始。因为这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10]31众所周知,社会要能存在与发展,首先必须保障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因而必须有基本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有了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就必然有生产力。另外,有了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也就有了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总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来没有分离过。它们是物质资料生产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如影随形、生死与共,谁也离不开谁。有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自然也就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是很自然的、符合逻辑的事情。

马克思的科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无论在什么状态下,它都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有序构成的一个生命有机体。在这个生命有机体中,生产力始终是最基础的部分,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性状乃至整个社会的面貌都是由它决定或制约的。唯物史观还认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又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在一定的社会状态下它们既相适应又相矛盾,共同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这其中,生产力始终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任何一点变化或任何一种变革都是由它的发展与进步而引起的。之所以如此,只是由于有人的能动因素在这其中起作用。

可见,在科学的唯物史观看来,人不仅社会生产活动与社会生产力的主体,而且还是整个社会的主体。不仅如此,他还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原始动力,即之第一的或首要的动力。这是科学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如果我们认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自然就得抛弃唯物史观的这个根本原理,而接受科学技术是生产活动和社会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主体的主张。除此之外有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故事,还得接受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的主张。如此一来,社会本来是由人及其实践活动决定并促其发展变化的一种活生生的物质实体,结果变成了一种由观念形态决定并促其发展变化的非物质存在;另外,科学的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的本质、基本结构、基本矛盾、发展动力、发展规律等都将一一被否定。这样,人类的社会历史观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了。这将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大倒退、大逆转。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比起“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来是一个错的更远的命题,必然带来更为严重的理论后果。

上述可见,“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一说既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也不符合人们的起码常识,更不符合社会的基本事实,所以,不能成立。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说,则更是一个有害的命题。它以科学技术否定人或劳动者是社会主体、生产活动主体、生产力主体的地位与决定性作用,否定马克思科学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是标准的历史唯心主义。当然,笔者这样说并不否认那些主张“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说的朋友,真心强调科学或科学技术对推动生产力发展重要作用的善良愿望与良苦用心。这一点,笔者是深深为之钦佩与敬仰的。

马克思与资本主义_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_有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故事

另外,笔者还须明示,否定“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说,并不是表面我们只能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的话,不能说他们没有说的话。不是的,而是说我们不论说什么、写什么,不能动不动都要贴上马克思主义的标签,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请出来为自己点赞,以为只有这样似乎才能使我们所说的、所写的够得上更具真理性、权威性与说服力。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我们所说的与所写的既真实反映了客观现实又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实践的科学认识,就一定会具有真理性、权威性与说服力。如果我们所要说的、所要写的都要贴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标签,甚至只能说他们曾经说过的话,那就危险了。那样,我们的思路就堵塞了,思想就凝固了,真理也就完结了,马克思主义也就停止了。这是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愿看到的。如果真是这样,那马克思在九泉之下也是决不会饶恕我们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_马克思与资本主义_有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故事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7] 列宁全集:第29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屈炳祥,察网专栏学者,武汉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系《资本论》与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