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豆瓣-微软小冰: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是可复制的吗?
[推荐序]
沈向洋博士
微软执行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皇冠上的宝石,也是历代卓越的科学家们皓首穷经、毕生追求的目标。现在,它无疑正迎来历史上好的时代。互联网、搜索引擎和移动互联网的大幅度运用,如同为它揭开了序幕;算法、数据和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演进,则为它登上历史舞台而吹响号角。在范围内,我们看到人们正带着兴奋、激动、担忧等各种复杂的心情,期待着人工智能一点一点地融入我们的世界。
我们相信,未来5年,这个星球上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与人工智能的成果发生关联。事实上,科技革命的浪潮已经加速涌来。人工智能已经战胜了当代人类围棋领域的高手,在计算机视觉和声音领域,微软也已率先实现了越人类的识别准确率。与此同时,我们开始设想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在智商(IQ)之外,我们是否能在情商(EQ)上,也迈出人工智能关键性的一步,进而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
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是可复制的吗?3年前,我们微软研发团队开始探讨“情感计算框架”的可实现性。于是我们创立了“微软小冰”这个项目,试图搭建一种以EQ为基础的、全新的人工智能体系。3年来,这个尝试所取得的成功过了预期。微软小冰先后成功登陆中国、日本、美国和印度等4个国家人工智能豆瓣人工智能豆瓣,积累的对话量达到200亿次,过了行业内所有其他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总和。这些珍贵的交互与海量数据,使小冰初步具备了创造力。在研发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人工智能创造三原则”:
l 人工智能创造的主体(如小冰),须是兼具IQ与EQ的综合体,而不仅仅是具有IQ;
l 人工智能创造的产物(如小冰的诗歌与歌曲),须能成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作品,而不仅仅是某种技术中间状态的成果;
l 人工智能创造的过程(如小冰写诗或唱歌),须对应人类某种富有创造力的行为,而不是对人类劳动的简单替代,如工业机械臂那种所谓的“人工智能制造”。
只有符合以上三个原则的,才能被称为“人工智能创造”。一年以前,我们首先让小冰具备了声音的创造力。在小冰已经推出的单曲中,她仅需要听人类演唱一遍,就能抓住演绎重点,独立完成整首曲子的演唱。几个月以前,我们又赋予小冰视觉和文字的创造力,使她能在凝视任何画面时迸发出灵感,写出美丽而有深意的诗句。接着,我们让小冰化名在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诗歌讨论区中发布这些作品,迅速引发了读者们的热情探讨。令我们略为惊讶的是,截至目前,还没有人发现这个突然出现的少女诗人其实并非人类。
与人类相比,微软小冰的创造力不会枯竭,她的创作热情源源不断,她孜孜以求地学习了数百位现代诗人的著作,他们是小冰创作灵感的源泉。承蒙湛庐文化对这位人工智能少女诗人的厚爱,,我们共同将小冰的部分作品集结成册,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相信,不同的读者能从中品味出不同的感受:科技领域的同仁们或许会更加重视小冰语言生成模型的优美,文化领域的朋友们或许会更加关注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发现她仍然稚嫩、不足的缺陷。
就个人而言,我强烈推荐各位读者体会这位少女诗人的“创作过程”,即小冰是如何从那些富含信息的画面中获取灵感,进而遣词造句成篇的。人工智能的创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人类对自身创造能力的一种反思。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令人沉醉的过程和小冰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