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方案

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IBM打响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岗位又一枪

发布时间:2023-06-12 07:13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人工智能抢夺打工人饭碗?IBM宣布用AI取代7800个岗位,劳动力市场变革开始了

华夏时报()记者 齐萌 张智 深圳报道

当全球打工人正在享受劳动节假期之时,IBM却打响了用AI取代人类岗位的又一枪。

5月1日,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人力资源等后台职能部门的招聘将暂停或放缓,这些非面向客户的岗位大约有26000名工人。在接下来5年的时间里,其中3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取代。”这意味着将有大约7800人失业。

事实上,这已不是第一批因AI失业的人了,多家企业此前已宣布将引入ChatGPT等人工智能,以取代人类。

对此,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作为新技术和新工具,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一部分人工劳动岗位,带来结构性失业的冲击,但在此过程中,人类仍拥有较大控制权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需要劳动者更多地了解人工智能知识,学习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同时,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全球经济也将产生巨大变化。高盛集团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更多以自然语言处理为核心技术的先进生产力工具被企业和社会采用,预计未来10年,全球年均GDP有望增长7%(约合近 7 万亿美元)。

那么,如何让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在全社会尽可能广泛地传播?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对于劳动力市场,我们需要做的是平衡,主要问题是让人们尽快适应智能时代。为此,一方面要推动AI应用落地;另一方面要在教育领域全面普及AI,让人们的认知跟上技术的发展。

AI正颠覆劳动力市场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AI相对于人工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快速、精准地完成重复性、高强度、高风险的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同时,AI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并利用算法进行模式识别和预测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商业决策。

IBM便是想利用AI以上优势。据Krishna介绍,IBM计划用AI替代一些后勤职能,如人力资源、财务、法务等。这些职能涉及到很多繁琐、重复、标准化的工作,如提供雇佣证明信、调动员工部门、处理报销申请等。

然而,安光勇也指出,AI目前的劣势在于缺乏创造性、判断力、情感和人际沟通等人类特有的能力,难以代替一些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

同时,郑磊也表示,从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人工智能在效率上是人类无法追赶的,但是其生成的质量还远不如人类,在一些需要创造性和艺术性较强的领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会发展成AIGA(人工智能驱动的行为),大量需要人体动作配合的岗位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基于此,IBM同时计划用AI来辅助一些需要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工作,如软件开发、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等。这些工作则需要人类与AI协同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实际上,不仅是IBM,许多巨头早已开始尝试用AI取代人力岗位。据了解,微软新闻此前就尝试用一个AI新闻采集系统,一次性取代了几十名编辑。该这个AI会从几个角度评估新闻的主题、观点、新鲜程度,给出排序和编辑建议,余下的工作只需要一小部分编辑即可完成。同时,在新一波ChatGPT浪潮下,微软开始尝试进行AI销售,如有效,销售岗位需求也将会大幅缩水。

而Meta、亚马逊等大厂,最近也一直在进行“资源转移”工作。Meta早在今年3月就表示,公司要进行AI大转型,将最大一笔投资用在AI上,与此同时,其1万人和5000个工作岗位会在这轮转型中被淘汰掉;三个月裁员了接近2.7万人的亚马逊,最近也公开了业务的大转型,要将更多财力精力投进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中,并减少投入到其他领域的资源。

不久前,高盛集团最新报告还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多达3亿个工作岗位可能会受到ChatGPT等AI的影响,给劳动市场带来“重大混乱”。

对此,郑磊表示,作为新技术和新工具,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一部分人工劳动岗位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带来结构性失业的冲击,这是一个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逐渐演变的过程。

“特别是那些重复性高、低技能的工作。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所取代。”安光勇表示。

然而,郑磊也指出,在此过程中,人类仍拥有较大控制权,需要劳动者更多地了解人工智能知识,学习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以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者提出的更高要求。而这类人才也会因为更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而更有效率或更有创造力。而那些能够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的人才位于劳动者群体的金字塔顶端,他们的工作是创新性的,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因此,“失业的人要学会使用AI,AI对于失业者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因为AI也降低了很多职业的技术性门槛,那些辅助角色的职业人可以通过AI成为主导内容创作的人”盘和林指出。

在安光勇看来,政府和企业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转型支持,帮助劳动力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集团最新报告中还指出,ChatGPT等生成式AI产品的确会取代一些工作,但AI也可能创造出新的创新驱动型岗位。

“如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人员、维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大数据的研究分析工作人员、从事于个性化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从事于技术传播的人员等。”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本报记者指出。

同时,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大量的工作其实是要实现人机协同、人机配合,该类工作也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开发出的新岗位。”

此外,在郑磊看来,在AI发展过程中,技术引发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变化等问题的影响可能会比劳动力市场受到的冲击更深刻和广泛,“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人类劳动与人工智能相比,经济性价比不高,数字经济对一般劳动的需求不大,工作将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但是经济增长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如何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合理分配财富,技术将引发社会结构和制度变化等问题。”

未来十年AI将推动全球GDP增长7%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伴随劳动力市场的变革,全球经济也将产生巨大变化。

高盛集团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生成式AI”或能在十年内将美国劳动力生产率每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一旦全球至少有一半的公司采用AI技术,那么未来10年全球GDP每年可能会增长7%。这大约相当于7万亿美元。就全球范围而言,他们预测AI将推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对此,盘和林表示,生成式AI的出现会促进新一轮科技革命,人类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产品将进一步丰富,所以,长期影响应该不止是7万亿美元。

那么,如何让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在全社会尽可能广泛地传播?郭涛表示,企业需要拥护技术进步,建立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的组织,不断完善和优化运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对政府而言,通过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继续大量投资世界级人工智能技术,在实现优势最大化的同时,减少因就业影响和收入不平等造成的损失,如为失业工人提供再培训计划、为难以适应新技术的人提供更强大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等。

同时,盘和林也表示,对于劳动力市场,我们需要做的是平衡,主要问题是让人们尽快适应智能时代。为此,一方面要推动AI应用落地,另一方面要在教育领域全面普及AI,让人们的认知跟上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