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全球发展中心:自动化浪潮取代人类工作岗位的影响
全球发展中心(即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简称CGD)是一个创建于美国的智库。近日,该智库发表了一篇新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给全球劳动市场带来的潜在影响。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现在的我们是不是过于关注自动化浪潮取代了多少人类工作岗位,而非着眼实际情况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篇文章的两位作者Lukas Schlogl和Andy Sumner表示,想要知道新兴技术到底取代或摧毁了多少人类工作岗位,根本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技术肯定是会带来重大影响的,尤其会给发展中经济体带来影响。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市场是存在一定倾斜现象的。各类工作都遵循着特定规律,因而人类劳动力对于自动化普及的认知要更为敏感,比如工厂或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的工作岗位。
与早前那些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一样,Schlogl和Sumner也认为,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其他国家,自动化技术带来的影响,应该不会是大规模失业。与之相反,很有可能是工资水平的停滞以及劳动市场的两极化。换句话说,大多数人还是能够保住自己饭碗的,只不过工资水平可能会越来越低,而且上下浮动的机率会逐渐增加,带薪休假、医疗保险或者养老金等福利可能不复存在。而与之对应的另一端,也就是占比较小的富裕人士和富豪群体,将会享受由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更大获利空间。
所有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逐渐降低,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也会随之下降,从而进一步导致民众对政府机构和国内政治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有人表示,当下,我们已经能够看到这些潜在影响出现的早期信号。在美国不少城市,人类工作岗位已经面临来自自动化的较大压力,因而民众呈现出来的投票意向就是支持共和党。针对这些挑战,Schlogl和Sumner尝试着给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还只是方案概述,其中是否有哪一种能够真正落实并且起到作用,还是有待观望和评估。
其中,有一种名为的“准勒德分子(quasi-Luddite)”解决方案。简单地说,就是采取各种措施,来拖慢甚至逆转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具体包括,对机器人以及由它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征收税款,以及颁布特定监管制度使得现有工作岗位的自动化难度进一步增加等等。二人认为,这些措施其实是会给开放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至于原因很简单,如果自动化确实能够降低商品和服务的成本,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让他们想办法避开监管规则去获取那些商品和服务。
在这样一种想法的趋势之下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他们很容易会采取的策略,就是削减人类劳动力的成本,压力工资水平或者减少劳动者原本应该享受的福利。Schlogl和Sumner表示:“所以,说到现在,关键问题就在于,这些策略能够带来多少利润,从政治角度来看可行度究竟有多高。举个直白的例子来说,就是只有等到灾难发生了,人们才能清楚知道灾难的威力有多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名为“应对策略”的解决方案。它的主要关注点只有两个,一是鼓励那些工作遭到自动化威胁的劳动者重新学习其他专业技能,二是直接为那些工作受到负面影响的劳动者提供社会安全保障。
对此,Schlogl和Sumner认为,第一种,让劳动者“回炉重造”还是有一定难度。一方面,我们并不知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学习的哪些新技能不会受到自动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技能学习是需要投入资金的。对于已经处于工作周期后半段的人来说,这笔钱花得是否值得无从知晓。至于第二种提供社会安全保障,想要在发展中国家推进,或许还是不太现实。而且,与之相关的社保计划或许会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成本,从而导致更多工作岗位遭到自动化技术的取代。
考虑到上述因素,二人最终还是认为,在自动化取代人类工作岗位这个问题上,除了技术角度的分析,盈利问题、劳动监管问题以及工会等问题,都应该要予以足够重视。从长远角度来看,未来肯定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社会安全保障分销框架,由高收入国家的收益提供主要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