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再谈人工智能-全国政协委员王小川:人工智能带入规模化应用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孙琳)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掌门人,全国政协委员王小川带领着搜狗,在以语言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战略下,广泛布局自然交互和知识计算领域,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与合成、视频合成以及问答、翻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率先将人工智能带入规模化应用。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搜狗AI录音笔被南京博物院收录为抗疫见证物,永久收藏。这支录音笔作为搜狗在抗疫期间捐赠给100多家新闻机构一线记者的“抗疫文物”,成为迄今被收录进博物馆的第一件AI见证物。
5月21日,搜狗联合新华社推出全球首个3D AI合成主播“新小微”。这是继推出全球首位AI合成主播等一系列创新后,搜狗联合新华社最新研发的融媒体力作,再次引发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全国两会期间,搜狗的AI合成主播也走进两会,与人民政协报联合推出了《两会AI时间》,在人民政协报终端数字屏上,打造国内首档完全由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制作的户外新媒体两会节目。
与此同时,搜狗还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定制开发了AI军事主持人,也在全国两会前夕上岗,成为军事新闻史上的第一个智能语音机器人,每天在解放军报两会特刊上为读者带来“军媒播报”。
在两会服务上用硬核实力让人目不暇接的王小川,提案也围绕着人工智能话题。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他非常关注,尤其是其中关于肖像权的部分。他留意到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伪造产品引起了很大争议,公众和监管机构都在关注技术的不法使用带来的风险。作为掌握着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多模态合成技术的公司带头人,王小川说,越是具有技术和市场能力的企业,越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他呼吁立法防范人工智能伪造技术,用法律的形式约束技术滥用,用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引导行业共识,筑牢人工智能产业长久发展之基。
而对医疗行业的持续关注,更能体现他的技术情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卫生防疫。连续3年带来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产业提案的王小川,今年将目光投向了乡村公共卫生。他说疫情防控期间在为湖北各地区筹集医疗物资的时候,关注到地市之下县市和村镇的困难。今年是扶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增加家庭医生供给,落实预防为主、医养结合,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意义很大。
立法防范利用人工智能造假 为AI赋能各行业排除隐忧
AI技术是否安全可控、AI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威胁、如何防止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等议题,成为当前社会热议的焦点。而相比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对风险的高度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还较为滞后,行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规制。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建立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在每一步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合成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有效引导及适当规范对于促进行业长久发展和推动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具有迫切性,也有利于为人工智能其他细分领域政策及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王小川委员在提案中提到,目前针对人工智能合成技术做出规定的政策都较为笼统,没有依据不同场景实施分类指导,也并未提及对技术滥用的防伪、鉴别和反制。受此影响,不同产业在应用合成技术时,普遍存在现行规定不适用或应用风险不可控的问题王小川再谈人工智能,成了制约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AI合成技术虽然已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有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但真正有效的、反映行业发展现状的技术标准,还没有确立。这导致对虚假合成音视频的防伪鉴别无章可循。
王小川
对此,王小川建议:
一是通过立法实施分类监管,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精准施策,防止技术滥用。建议通过立法形式,根据人工智能合成技术的使用场景、影响范围、可能的危害程度,鼓励各行业各领域主管部门加强研究、分类监管,打击非法利用,鼓励开发鉴别防伪技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营造健康有利的环境。在传媒、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注意防范特定风险,鼓励利用合成技术增加供给、提高效率、丰富形态,不断提高监管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二是加快制定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建议由行业协会和联盟牵头,广泛联合人工智能合成领域的重点企业、领先企业,共同制定可行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行业参与者广泛认同的框架协议,为反制技术滥用奠定基础。例如,对于人工智能合成技术服务提供方,在服务器安全、api接口调用、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限制性要求;针对合成类视频,通过技术标准,使用视频水印等方式,限定技术的输出渠道王小川再谈人工智能,做到非法视频的可监控、可追溯。
人工智能赋能健康扶贫 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在导致贫困发生的多个原因中,因病致贫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在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高达42%以上。而患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中,有40%以上年龄在15岁至59岁。而这部分人群,恰恰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一旦他们患病,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无法劳动导致的收入减少,都会使家庭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
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到他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以多种形式、在多种场景中参与疫情防控。如今,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王小川委员表示,应该把握住这一时期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机会,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和成果,下沉到基层和乡村,服务更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推动社区公共卫生和乡村医疗卫生补齐短板,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层面,仍然面临一些障碍和困难。首先由于基层医生对于新产品的接受程度还很有限,一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产品,在农村地区的利用率不高。其次,农村居民难以和家庭医生形成双向联动,很多人将小病拖成了大病、轻症拖成重症。人工智能虽然具备健康咨询、营养建议、医学科普信息推送、健康风险主动提醒等优势,但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价值。再者,家庭医生工作负荷饱和,现有的对家庭医生的考核和结算方式,大多是基于行为考核,致使在利用新技术等更多社会力量改善服务效果方面积极性不高。
对此,王小川委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提高产品精准化水平,因地制宜开发推广。建议鼓励各类机构依据农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设备、家庭医生人力精力及诊疗水平等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应基层农村需求、服务家庭医生需要的人工智能产品。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强化后续服务支持,让产品和服务长期落地,真正实现对家庭医生的赋能。
二是加强人工智能推广应用,提升预防保健水平。建议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将此类互联网工具融入家庭医生的主要工作流程中,并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让家庭医生和居民真正接受人工智能产品,并享受其带来的预防保健提升成果。
三是优化家庭医生考核和结算方式,加强结果考核。建议逐步改革现行考核和结算方式,纳入居民满意度、家庭医生续签率、慢性病患病率、县外就诊率等结果作为考核和结算依据。同时,将短、中、长期的考核相结合,并设置不同类型的考核指标,如在短期内重点关注满意度和信任度等结果指标,在中长期重点考核疾病控制率等。通过关注结果的考核结算方式,引导家庭医生在服务过程中主动提高效率、提升品质。另外,将人工智能产品提供商纳入效果考核范畴,结算方式与效果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