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数据库-汶川地震重建
一、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风险特征
近年来,审计署组织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审计、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审计、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审计等与政策执行相关的跟踪审计项目。扩大内需的政策。 支持新疆发展资金跟进审计、保障性住房建设跟进审计等。这几年政策执行跟进审计的实践表明,我国在组织政策执行跟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审计和审计质量控制。 同时,通过审计公告制度,扩大了一定的审计影响。 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效果看,一是有利于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不断完善监管体系; 二是有利于推动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三是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2011年,国家审计署印发《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对中央重大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政令畅通,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到位,可以看出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织方式和国家审计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路径。 与传统审计方式相比,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具有审计周期长、政策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求审计机关打破以往的审计组织方式,探索新的审计组织方式。 同时,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也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政策实施跟踪审计涉及审计对象广泛,依靠传统审计方式难以满足审计要求。 审计机关将加大抽样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审计要求。 但是,相应地,探索的过程可能会增加审计风险,甚至产生一些新的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其次,由于审计方式的改变,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使得审计人员可以同步分析政策执行的全过程,并为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的执行和管理提出建议。项目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本身的风险。 适当的建议被采纳,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会更加严重。 管理单位可以将这种风险和责任转移给审计机构。 因此,研究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将审计风险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风险
目前,社会各界都希望审计机关能够向前推进,解决一些国家宏观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源头问题,如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等。抗震救灾,扩大内需政策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 审计机关也正在积极开展上述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 但在实际审计中,在面临一些专业性、政策性问题时,如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实施范围、招投标工作等,如果审计机构不充分考虑自身能力,就会增加他们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 审计风险大。 例如,在政策实施跟踪审计的前期,一些行业主管部门会要求审计机构派审计员参与。 例如,国家发改委召开项目论证会,审核员对相关政策背景没有具体了解。 代表审计机关的意见成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不能客观、准确地对相关政策及其后期效果作出审计评价; 招投标“走手续”、串通、围标等问题可能存在,工程项目招投标审核门槛前移。 审计师直接参与建设单位组织实施的招投标工作,但也难以区分和减轻审计责任,也会形成审计风险。
(2) 能力风险
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审计工作。 就审计工作本身而言,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对项目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查处的能力,更要具备对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的政策实施。 能力,也就是按照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的要求,不仅要是查账的能手,更要是分析研究的能手。 这就要求审核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③。 我国审计机关长期将监督财务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导致审计人员在人才和知识上过分重视会计人员和财务知识结构。 近年来,审计署通过不断招聘具有法律、金融、计算机、工程等背景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领域和行业的空白。 审计人员多为金融专业人士,在从事复杂的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方面还存在一些能力问题。 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除了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外,还要承担财政收支审计、决算审计、专项调查、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任务。 真正能够投入到政策执行跟进审计中的力量是有限的。 难以分析政策执行的全过程,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外部风险
在分析研究审计机关自身的定位风险和能力风险后,还应关注审计机关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 不完善不完备,如审计法与合同法的冲突、政策执行中新出现的问题等,审计机关所依赖的法律法规是有限的。 为了完成审计工作,审计师有时依靠自己的职业判断来发现问题的定性,会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 二、随着当前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大型金融、企业等部门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后台数据库也比较专业,这并不容易审计人员发现漏洞时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三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和省级制定政策的部门管理相对规范,内部控制健全,而基层业务部门执行政策的内部控制往往相对薄弱。 审计所需的数据、资料和证据并不完善,审计人员掌握的信息可能存在失真。 以上均是政策实施跟踪审计质量的不利因素,产生审计风险。
2.如何防范政策实施跟踪审计风险
(一)明确职责,把握定位,降低审计风险审计监督上述工作,促进政策实施合法有效运行。 一是审计人员要重点核查和评价相关部门(如国家发改委)所做的可行性论证工作是否规范、到位,是否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工作,是否有领导意志。确定政策实施前期审计事项。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评价计算是否正确,所依据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充分等,对所开展的工作提出审计建议; 项目审批由发展改革部门决定,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项目招投标和建设由建设部门负责实施。 审计越位导致的审计风险。
(二)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尽快适应政策实施跟踪审计的要求。 政策实施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和建设项目管理策略的能力。 在政策实施跟踪审计过程中,政策制定的可行性和政策实施的完整性需要审计人员做出专业判断。 因此,审计机构只有配备足够的、合格的审计人员,才能有效地开展政策实施跟踪审计。 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引进外部人才,特别是既懂宏观经济管理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 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往往采用聘任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在人力资源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的情况下,审计机关还应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开展岗位轮换等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按照审计署要求,培养“四手”(即核算能手、分析研究能手、计算机应用能手、管理能手)。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审计署办公室目前已经开展了财务、投资成本、计算机数据分析等多个行业的后续培训;最后,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整合和加强现有审计资源,推进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岗位轮换,以及进一步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资源利用,如基层审计机关可以派员到上级审计机关锻炼,上级审计机关也可以派人到下级机关提供对基层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合理运用社会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的力量, 体现自身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方面的优势,高度重视绩效审计专家队伍建设。
(三)适当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中的作用,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机关可以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将审计业务风险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根本依据。 在政策实施跟踪审计过程中,对于被跟踪审计的政策,首先要研究政策的背景、意义和制定过程。 基于这些初步的研究和认识,评估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通过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析,了解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风险评估实施具体措施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薄弱环节的程度。 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 从审计思维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入手,通过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通过推理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基于这样的审计思路,整个审计过程就是审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逐渐加深的过程。 在具体的后续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不再面面俱到或只抽查部分样本,而是重点关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高风险环节。 通过提高这些高风险环节的抽样比例,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也对灾区工业恢复重建做出了明确规定。 ,如“鼓励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注资,支持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恢复重建。” 在政策的后续审计过程中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数据库,审计人员首先分析了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了解了政策的实施过程。县级政府部门具体落实情况 初步调查中,审计人员了解到,扶持资金已由省级财政部门下拨至各市县,政策落实到位是否到位主要取决于县级财政部门、经贸部门 同时,该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需要支持的重建项目数量多、资金缺乏,容易引发权利寻租现象。针对上述情况,过去审计部门没有对省、市、县三级部门进行抽查审计,但12月对涉及政策的县级政府部门落实政策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审计,重点审计扶持资金。 同时,对县级政府对支持企业和项目的认定标准和程序进行审核,了解其是否公开透明,是否真正发挥了扶持政策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政策执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审计,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四)全面提高审计人员在政策执行情况跟进审计中的风险和责任意识 由于政策执行情况跟进审计是近几年才开展的工作,同时,与一般的项目审计,在政策执行的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研究、讨论等,相应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项目成本审计内容较少,审计人员往往容易因审计工作不会导致巨大的审计风险损失,主观上不重视审计风险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数据库,甚至风险诚信。 基于此,审计机关应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约束其审计行为,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
(五)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政策执行后续审计中的应用 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借助审计署“金“考试一期、金考二期”相关平台,建立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数据库,及时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实现动态审计、远程审计、网络审计,强化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 随着信息系统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政策实施跟踪审计还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切实推进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三、总结
总之,结合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只需明确自身定位和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结合审计署现场管理办法,制定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管理方法,同时适当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借助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