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分析-人工客服智能客服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技术,也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目前,我国有大量的人工智能公司。 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2020年6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797家,约占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 14.8%,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
从竞争派别来看,百度、阿里云、腾讯、华为、京东、科大讯飞是目前人工智能平台的代表企业; 而小米、平安科技、苏宁、滴滴是融合行业较为活跃的企业; 此外,还有技术级企业的代表。 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作为独角兽企业,通过与传统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技术应用和市场竞争力。
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梯队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技术,也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目前,我国有大量的人工智能公司。 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2020年6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797家,约占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 14.8%,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 以下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代表性企业基本情况:
从竞争派别来看,百度、阿里云、腾讯、华为、京东、科大讯飞是目前人工智能平台的代表企业; 而小米、平安科技、苏宁、滴滴是融合行业较为活跃的企业; 此外,还有技术级企业的代表。 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作为独角兽企业,通过与传统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技术应用和市场竞争力。
从人工智能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集中在北京和深圳。
二、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企业排名
根据中科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企业TOP20榜单”,中国有7家企业上榜,其中百度、大疆创新、商汤科技位列榜首。前三名; 同时,根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0年人工智能百强企业榜单,百度依然位居榜首。
此外,截至2020年底,科技部共公布了15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分析人工智能分析,以加快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实现突破。尽快进入基础和前沿领域。 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区域集聚度
从人工智能企业区域集聚度来看,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3%,表明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分布相对集中,产业发展相对集约化。
4.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布局与竞争力评价
从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布局来看,百度、腾讯、阿里云、华为等头部平台企业布局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 而融合型企业如平安科技、京东。 应用层针对性强。
从专利授权数量来看,截至2020年10月,百度、华为、腾讯的AI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前三,说明这三家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你看,根据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1-2020》,京东、阿里巴巴、华为的人工智能高层次学者数量已入围全国前十。 ,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体现。
五、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态势总结
从五力竞争模型来看,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者众多,企业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二,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凶猛;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替代威胁微乎其微;
人工智能产业的上游供应商可以概括为基础层,包括AI芯片、传感器等产业。 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国内厂商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上游议价能力较强;
下游消费市场主要是应用层。 由于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融合成为趋势,下游议价能力弱; 此外,由于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高端人才密集型行业,进入门槛高,新进入者威胁较小。
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深入探讨加强产教融合
5月19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论坛”在大会主会场、天津大学分会场举行。 来自智能产业高校和企业的学者、专家、师生就“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协同育人能力,汇聚智慧,凝聚共识。
目前,天津已基本完成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布局和机构整合。 聚集了一批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专家团队,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成果。 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和知名度的科技成果,为冲击更高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天津市已有6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11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本科专业。 近年来,新开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有效支撑了人工智能的培养。人才。 同时,以新工科建设为导向,探索“人工智能+X”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将渗透和融入更多相关学科。 在市级“双一流”建设中,共遴选认定人工智能领域一流学科15个、特色学科群15个; 在天津市第五期重点学科建设目录中,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47个学科被纳入。
天津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起步较早,目前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电网、无人驾驶汽车、脑机交互等研究领域与世界保持同步。 同时,在认知计算、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语音信号处理、自然等人工智能核心理论方面也积累了长期积累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语言处理。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天津大学推出首个校级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指导平台。 2020年,将形成天大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多学科发展路径。
大会期间,天津大学秉承“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理念,展出12项智能科技展品,涵盖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控制、建筑、环境、电气、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医疗、物流、环保等国计民生的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