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可靠性指标-可靠指标与失效概率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软件测试的从业者,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软件测试,测试有哪些类型。
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
软件测试分类
软件测试,大致可以根据以下不同维度进行分类:
1、按开发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a)单元测试:又叫模块测试软件系统可靠性指标,模块是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分为程序模块或功能模块。
测试内容: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
b)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对系统的接口集成后的功能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工作。
测试内容:模块间数据传输、模块间功能冲突、模块组装功能的正确性、全局数据结构、单模块缺陷对系统的影响。
c)系统测试:把软件当成一个系统,包括对功能、性能以及软件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测试。
测试内容:功能、UI、可靠性、易用性、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等。
d)验收测试:又称交付测试,按照项目合同、任务书、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向软件需求方展示该软件系统满足需求。
测试内容:跟系统测试一致(功能、各文档)
2、按是否查看代码: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a)黑盒测试:也即功能测试,把被测软件当成黑盒,不关心内部结构,只关心软件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b)白盒测试: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指打开盒子,去研究里面的源代码和程序结果。
c)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之间,多用于集成测试阶段,不仅关注输入、输出的正确性,也关注程序内部的情况。
3、按测试对象划分: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文档测试、易用性测试、业务逻辑测试、UI测试
a)性能测试:检查系统各项指标是否满足需求规定的性能。
app性能指标一般有:cpu使用率、内存消耗、fps、消耗电量、网络接收/发送字节数、网络包接收/发送数、磁盘写入/读取字节数、磁盘写入/读取次数
server性能指标一般有:系统性能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错误率)、资源性能指标(cpu、内存、磁盘吞吐量、网络吞吐量)、中间件指标(GC、JDBC、ThreadPool)、数据库指标(SQL耗时、QPS、TPS、命中率、锁)、稳定性指标、可靠性指标(集群、备份和恢复、容灾)、可扩展性指标。
b)安全测试: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检验产品是否符合安全需求定义。
一般包括这些项:部署与基础结构、输入验证、身份验证、授权、配置管理、敏感数据、会话管理、加密、参数操作、异常管理、审核和日志记录。
c)兼容性测试:主要指软件之间、软件与硬件之间能否正常工作,是否互相影响产生问题。
常见的兼容性测试有:平台兼容性(ios、Android、pc)、版本兼容性(不同ios版本、不同Android版本、不同软件版本)、浏览器兼容性、数据兼容性、软件向前向后兼容。
d)文档测试:软件产品相关的各类文档。
e)易用性测试:是交互的适应性、功能性和有效性的集中体现。
f)业务逻辑测试:模拟用户真实使用场景软件系统可靠性指标,满足需求定义的功能来进行测试的过程。
g)UI测试:测试用户界面的功能模块的布局是否合理、整体风格是否一致、各个控件的放置位置是否符合客户使用习惯,此外还要测试界面操作便捷性、导航简单易懂性,页面元素的可用性,界面中文字是否正确,命名是否统一,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等。
4、按是否手工执行划分: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
手工测试:根据用例,手动进行输入,观察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自动化测试:把人为驱动的测试行为,转化为机器执行的一种过程。
常见的有自动化测试有:接口自动化、UI自动化
5、按测试实施组织:α、β、第三方
6、按是否运行被测程序: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7、按测试地域划分:本地化测试、国际化测试
其实,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往往都会涉及到多种测试类型。比如新开发一个app,前期肯定是需要手工测试app的一些UI、业务逻辑、性能、兼容性等,服务端的接口测试,也大多是基于工具比如postman进行调用来验证。但是等产品上线稳定之后,我们便可以进行UI自动化、接口自动化以此来提升我们的后续测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