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 豆瓣-校长治校:让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擦出耀眼火花
导读
学校发展与人工智能美好相遇,它们改变了校长的治校思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校发展与人工智能美好相遇,它们会对校长治校方略带来哪些改变?会对教师角色定位带来哪些改变?会对学生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改变?
4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广东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主办,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新样态学校2019学术年会暨盐田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局负责人、中小学校长等共800多人参加了会议,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建设与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情景式、场景化的教学构建,精准化、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教学辅助,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室的智能终端通过人脸识别、数据采集,对学生进行判断分析、情绪捕捉……
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元素,让记者在“新样态学校2019学术年会暨盐田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一饱眼福。学校发展与人工智能美好相遇,它们改变了校长的治校思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校长治校:
让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擦出耀眼火花
机器人跳草裙舞、机械臂写书法、创客大篷车、龙云航空、人工智能全景课堂实时监测系统……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云海学校,记者发现这里的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已经擦出耀眼的火花。
“未来教育一定是面向未来的,一定是新样态的,未来学校的应用场景应该是集智能化、泛在性、强合作于一体的实践场。”深圳市盐田区云海学校校长温克强结合学校“云海AI教育场景化”的探索,试图找到“长眼睛、长耳朵、长嘴巴和长脑子”的机器人与学生之间进行链接的最佳效能区。
“传统办学经验难以符合时代潮流,校长治校思维要顺势而为。”面对人工智能深入教育的这一机遇与挑战,从行政推动到科研引领、从学校实施到技术支持和家校合作,温克强进行了“云海探索”: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课堂教学环境,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录播、互动率、学生听课情绪等反映出来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把学生的重复性学习变成针对性学习,将“教为主体”变为“学为主体”;构建基于新兴技术的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创设未来教室,将千篇一律的教室变成灵动的学习空间,把单调乏味的学校建筑打造成温馨宜人的育人环境;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管理平台,把学校、教师管理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我管理;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业评价系统,结合大数据精准了解校情,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和“精准扶贫”。
人工智能时代打破了传统教学环境和格局,改变了师生过去一贯沿用的教与学时空,如何对这样的空间进行重构?
这样的问题考问着校长的治校方略和行走路径。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校长高琼从春节晚会热播的“占座”小品说起,延伸出“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帮学生抢占有价值的空间”话题。他说:“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空间的张力和弹性,让学生在最适宜、恰当的环境和空间里学习。”
为此,高琼在学校尝试学生学习空间的重构:
一是重构物理空间。把“教”室变成“学”室,由过去研究教室、教案、教材转向研究学室、学案、学材。针对不同学科范式,统一推进实施新的学科载体,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项目式混合学习。
二是让学习在不同场景发生。突出场景化、游戏化、智慧化,培养学生的沉浸式思维、游戏思维和大数据思维,消除学生对虚拟教室远端的距离感,增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沉浸如影的亲密感。
三是让学习空间成为课程。让教师从大量繁重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共生共创、共同成长的空间。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高度赞同,他说:“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学校,打开学校新样态发展的正确方式。”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作为全区推行新样态学校建设的区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志利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办以生为本、具有知识之美、思想之美、青春生命之美的学校,更具时代意义。
“一个好校长与一所好学校是共生共长的。在人工智能时代,校长更有信心和机会将学校办成‘一方池塘’,让每个孩子从中如鱼得水。”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建议,校长可以从学校办学传统和经验、从校长个人的思考和见解、从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和达成的任务中、从新时代学校创新和特色发展中提炼办学思路,真正办出有品性、有品质、有品牌、有内涵的学校。
未来教师:
如何当好“局内人”“局外人”
在深圳市乐群小学,记者观摩了一节“粤之行——山海盐田 畅行无阻”主题式跨学科整合课程展示课。教师高勇为了上好这堂课,前期做“幕后导演”,带领教师团队和学生立足盐田交通实况,进行了调查采访、新闻搜集、交通绘图、工程制作等活动。
课上,高勇让孩子们通过技术手段制作、分析图表和数据,并得出结论:盐田港近1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长,导致货柜车带来了更多的交通拥堵和噪声污染等问题。师生“同台演戏”,学生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学习中收获多多。
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到底如何定位?在论坛上人工智能时代 豆瓣,与会者对此进行了讨论。
“既是教练,又是学员;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既是主导者,又是引领者。”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教科研中心主任李天才以体验式学习为例谈到教师的角色定位时说。
他认为,教师既要设身处地、在“局内”敏锐洞察学生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想法,引导学生真实表达;又要抽身“局外”,尽量避免个人主观意见的介入,引导学生体验真实场景。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不可能被取代的,我认为至少有三方面,一是基于人的情感,因为人是情感性、社会性动物;二是师生之间基于情感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三是将来我们依然能够超越现在人工智能所拥有的创造性。”陈如平说。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表示赞同。他说,在许多领域的单一任务方面人工智能时代 豆瓣,如驾驶技术、计算能力等,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类,但仍然还有许多局限性,一旦跨越行业和领域只能呈现出弱人工智能的特点。当然,随着未来社会发展,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扮演可能会面临新的变化。
余胜泉还提到一个新名词“人工智能教师”。在他看来,未来教师是人类教师与人工智能教师共同协作承担教学任务的,两者各自发挥优势。
那么,人工智能教师承担什么任务?
余胜泉认为,人工智能教师可以当助教、做分析师,可以当班主任、做智能导师,可以当生涯规划师、做教育决策助手。而人类教师,则要从知识的讲授者变成学习的引领者、陪伴者、激励者,如此发挥人类创新、复杂决策、情感关怀激励等更大优势。
“未来的教育将进入人类教师与人工智能教师协作的新时代。”余胜泉如此评价道。
学生成长:
让学习更真实地发生
未来教育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背景下出现的教育需求。先进的信息工具是为新的学习样态服务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发生大的变革,要让学习真正发生。
“在人工智能时代,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时代,我们应该将工作焦点凝焦于学生学习,以学习者真实的成长需求为依据,构建校园学习系统,以最好的姿态走向未来。”李天才结合《让学习更真实地发生——深圳市盐田区面向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变革行动方案》进行了主旨演讲。
在李天才看来,面向未来的教育,面向人工智能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单一接受式学习过程向多样化学习过程转变,从机械式学习向有意义学习转变,从分析理解式学习向整体把握式学习转变,从线性思维向复杂思维转变。
根据不同学习方式对学习者思维加工深度的不同要求,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李天才总结的“五大学习”方式引发与会者关注,包括基于体验的学习,基于表达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创造的学习。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港湾小学校长罗朝宣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要让最新的科技成果进入到学生的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建模思维,让相应的年级拥有相应的教材。有关人工智能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与科学课相结合,进行探究式学习,也可以与活动、学校空间氛围相结合,通过学科、活动、空间氛围的营造等,真正让学生长出“人工智能因子”。
为了让学生学习真实发生,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涑水联合双语学校校长任玉萍强调要“为学生赋权”,通过扁平化管理、活动赋权、技术赋权、课堂赋权,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我的空间我做主”“我的学习我做主”,让学生真正走向讲堂,走向课堂中央。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姜思羽
商务合作请联系中师君(微信号zgjsbhh)
微书店合作请联系孙老师(微信号eastsht)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