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关书籍推荐-《读周刊》聚焦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
人工智能,这个科技界的专业词汇,如今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当下人工智能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随之它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应用、普及速度也超乎想象,智能机器人逐渐切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化时代正在开启。本期《读周刊》聚焦人工智能这一领域,解析相关图书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人工智能发展图景。
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
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从产业升级到深度教育,可以说,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并且希望人工智能能助力传统行业升级改造。不夸张地说,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大环境的变化也相应反映在图书中,由腾讯团队和工信部高端智库联合创作的《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指出,人工智能如同互联网一样,正在揭开时代变迁的新篇章,在这一社会变迁过程中,中国将会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最大的市场。而目前的国际竞争中,中美两个技术竞赛格局初步显现,各有自己的优劣势。群雄逐鹿,国家层面的支持,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为媒体人杨澜的跨界之作。2016年,杨澜带领团队历时一年,采访了30多个全球重量级科研机构的80多位行业专家,制作出《探寻人工智能》纪录片。在剪辑纪录片的过程中,杨澜回味和沉浸其中,用媒体人的人文视角、独特的亲身体验以及细腻的情感人工智能相关书籍推荐,通过文字,记录了一个文科生的人工智能探寻之旅。“人工智能改变世界,谁来改变人工智能?我们创造了人工智能,在它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希望、想象和恐惧,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另一种可能性,但更让我们发现了人类智能的种种奇妙之处。”杨澜写道。
《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书写高科技背后的浪漫与理性,也赢得了专业人士的认可。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评价:智能革命是一场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当人工智能正在不知疲倦地学习人类,我们对于AI的深刻影响是否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杨澜的观察和思考恰当其时。
“《纽约时报》科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马尔科夫的《人工智能简史》(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它聚焦了人工智能60年惊天裂变,从横空出世到低谷再到今时今日黄金时代、从人工智能(AI)到智能增强(IA)的过程。其中尤为关键的事实,比如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等将这一段历程串联了起来,十分精彩。”《人工智能简史》一书责任编辑安烨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安烨认为,虽然《人工智能简史》这本书对于国家战略没有明确的建议,但是书中所体现的,科学家对科技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大力培养和发展人工智能界的科技人才,是我们掌握人类未来的关键一环。
重视普及与梳理
当前很多读者对于人工智能概念以及发展脉络十分感兴趣,因此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重视概念的普及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梳理。
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编辑任芮池看来,这类图书在普及概念的角度与讲述故事的方式上应通俗易懂。“人工智能几经浮沉,走过第一个60年人工智能相关书籍推荐,在这个时间点向大众普及人工智能应该是开放的,因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
任芮池表示,《人工智能简史》(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站在了一个中立角度,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创造非凡成果的有趣故事。“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的叙述浅显易懂,使得这本书变成了一本青少年、文科生都能看懂的人工智能简史。”
相较向民众普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立足产业,阐述人工智能在政策方面的布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图书出版中心主任曹沁颖认为,这本书的作者网罗了产业界、人工智能科学家、法律专家、政策制定者等众多专家,因此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性。“这本书的技术篇揭示了人工智能这项技术神秘的面纱,帮助读者了解这项技术的前世今生,产业篇带领大家一览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全貌,战略篇展现了世界大国如何在战略领域对人工智能全方位布局,法律、伦理和治理篇则直面人工智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挑战,研究如何降低人工智能风险,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最后,未来篇带领读者‘大开脑洞’,畅想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社会的‘天方夜谭’。”
同时她认为这本书虽然立足产业,但是叙述角度新颖。比如它对人工智能的概念界定非常巧妙,从概念界定出发引出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框架和发展历史。让读者不是单纯记住一个概念,而是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多个层面和维度。“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人工智能这个概念。”
人与机器人共舞
未来,人工智能前景究竟如何是我们关心和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仍有很多人持人工智能威胁论的看法。那么想要人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人工智能简史》中,作者以“将良知注入机器人内心的初步思考”为题,做了自己独特的阐述,他认为这个是否发生很大程度上将由角色者掌握。
约翰·马尔科夫的《人工智能简史》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大规模取代人类劳动力的智能机器的出现,无疑将会引发一部分人焦虑。约翰·马尔科夫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是只有替代人类这一条路径,我们完全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强化人类,未来一定是个人机共生的世界,是与机器人共舞的时代。
《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则认为,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针对的是监管者:创新意味着不断突破已有边界,或者在原本没有边界的地方探索。如何面对那些突破边界的实践?如何在没有边界的地方划定边界?如何在保护公民和鼓励创新之间平衡?太多抉择需要监管者做出,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