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知识 > APP开发

数据指标-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

发布时间:2023-06-05 22:04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又到了每个月经济先行重要指标的解读和分析时间:

数据指标_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_数据运营指标表

每个月最后一天,是官方,也就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当月PMI运行情况的固定日子,但是对于非金融专业出身,以及没有金融从业经验的普通群体来说,其实还有一个非官方PMI,叫做财新PMI指数,一般是在次月首日发布。

一般来说,官方和非官方PMI指数在绝大多数正常的经济月份,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但是大差不差,特别是在枯荣线上下的同侧趋势是比较明显的。

当下有意思的一个表现,是两个口径不同的经济先行数据,出现了罕见的背离:

数据运营指标表_数据指标_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

如果从2023年过去的几个月去进行复盘来看,其实从3月份开始,官方PMI和非官方PMI,就已经出现了走势背离的动向表现。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宏观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作用。3月国内官方PMI为51.9%,连续三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而非官方PMI由前值51.6%显著回落至50%荣枯线,这侧面印证了复苏结构性特征。

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_数据运营指标表_数据指标

4月份比较一致都在枯荣线以下,但是到了5月份,背离再一次出现,如上图所示,大家一看就明白。

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_数据指标_数据运营指标表

1

基础普及:PMI是什么,如何解读?两个PMI有什么区别,背离说明了什么?

开篇先对中国经济先行数据PMI的两个基础认知,进行一个普及,如果已经具备相应知识体系的朋友,可以跳过本段,直接从第二部分开始阅读。

PMI是什么,如何解读

PMI PurchasingManagers‘Index(简称PMI)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月度综合性指数,涵盖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之一。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在数据处理上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即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方法,综合指数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方法。

首先,PMI分项指数是一个调研结果。

PMI各分类指数的计算采用扩散指数法,即正向回答的百分数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数的一半。计算公式为DI=“增加”选项的百分比×1+“持平”选项的百分比×0.5。

其次,PMI综合指数是分项指数的加权综合。

PMI是由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主要原材料库存5个分类扩散指数计算合成的综合指数。各指数的权重分别是:新订单指数30%,生产指数25%,从业人员指数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15%,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是逆指标,需要反向计算。

再者,PMI取值范围在0至100%之间,50%为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

高于50%,表示经济活动比上月有所扩张;

低于50%,表示经济活动比上月有所收缩。

PMI指数是环比的概念,同时进行了季节调整。

两个PMI有什么区别,背离说明了什么

官方PMI在当月月末公布,非官方PMI在次月月初公布。

从样本看,官方PMI覆盖3000家制造业企业,4200家非制造业企业,以中大型央企、国企居多,而非官方PMI仅覆盖约500家企业,以中小民企居多。从统计机构及数据来源看,官方PMI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实施,由国家统计局负责事项统筹,非官方PMI由商业机构HIS Markit操作,企业自愿填报。

由于两者在样本数量和覆盖范围有明显差异,指标走势常有背离。

而市场机构财新PMI与官方PMI在样本数量、企业规模、季调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二者时有背离。

但是在相对稳定正常的经济月份,这两个PMI即使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区间趋势一般都是高度趋同的。

一般情况下,非官方PMI关注度不及官方PMI,而在关注民营经济活力时候,市场对非官方PMI的关注度更高。

从官方PMI分项看,企业景气度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中小企业降幅更明显,这与非官方PMI较官方PMI回落幅度更大所指向的中小型企业扩张势头落后于大型企业的趋势保持一致。

综合来看,如果两个PMI数据的走势出现明显的背离,一方面可以说明经济修复方向确定,一方面也也可以说明经济修复呈结构分化特征。

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_数据指标_数据运营指标表

2

5月官方PMI解读:如何理性客观,看待下跌表现?

官方公布5月PMI,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回落,数据全面下滑。

数据指标_数据运营指标表_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

4月的制造业PMI为49.2%,5月的为48.8%,已经是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了。

当然,PMI处于收缩区间,引发了一些观点和分析群体的焦虑,借此搞那套唱衰博眼球的套路又层出不穷了,这种现象,是典型吃了没文化的亏。

被没文化,逐利博吸引的观点贩卖焦虑,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5月份PMI处于收缩区间,完全可以说情理之中,符合规律,尊重常识的正常表现。

PMI数据的季节效应非常明显,5月历年来都是制造业淡季,制造业PMI进入收缩区间,其实非常正常。

但值得关注的是数据细分情况:

2017-2021年制造业PMI指数环比降幅均值为0.1%,而2023年环比却下滑了0.4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季节性数据指标,且已连续三个月放缓。

从同比来看,本次数据既低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也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个百分点。外需回落、内需复苏乏力使得制造业行业景气度继续呈现收缩之势。

建筑业PMI指数也高位回调,从上月的63.9%回落至58.2%,环比下滑了5.7个百分点,映射出基建和房地产施工的景气度回落。

服务业PMI指数回调1.3个百分点至53.8%,在假日经济热度减退后,服务业增长也略显疲态。

数据运营指标表_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_数据指标

4月的制造业PMI为49.2%,5月的为48.8%,已经是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了。

当然,PMI处于收缩区间,引发了一些观点和分析群体的焦虑,借此搞那套唱衰博眼球的套路又层出不穷了,这种现象,是典型吃了没文化的亏。

被没文化,逐利博吸引的观点贩卖焦虑,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5月份PMI处于收缩区间,完全可以说情理之中,符合规律,尊重常识的正常表现。

PMI数据的季节效应非常明显,5月历年来都是制造业淡季,制造业PMI进入收缩区间,其实非常正常。

但值得关注的是数据细分情况:

2017-2021年制造业PMI指数环比降幅均值为0.1%,而2023年环比却下滑了0.4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季节性,且已连续三个月放缓。

从同比来看,本次数据既低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也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个百分点。外需回落、内需复苏乏力使得制造业行业景气度继续呈现收缩之势。

建筑业PMI指数也高位回调,从上月的63.9%回落至58.2%,环比下滑了5.7个百分点,映射出基建和房地产施工的景气度回落。

服务业PMI指数回调1.3个百分点至53.8%,在假日经济热度减退后,服务业增长也略显疲态。

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_数据指标_数据运营指标表

3

如何看待非官方PMI这一次和官方数据的背离?

从历史上来看,财新PMI与官方PMI数据基本趋势是吻合的,也常有背离,但是这一次背离的幅度还是偏大的,相对比较罕见。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股市在6月1日的表现,非常有意思:

6月1日,大盘出现拉升,多头似乎席卷而来。

这个表现,很多人认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最新公布的财新PMI(非官方PMI)数据大超预期(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较4月回升1.4个百分点,时隔两个月重回扩张区间)

但是,昨天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却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非官方PMI通常被用来反映中小企业的景气度,特别是1-4月份民营企业投资不足,此次非官方PMi数据的走强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

但,昨日公布的PMi数据中,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7.6%和47.9%,比上月下降1.6和1.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仍然很弱。

这主要是因为官方PMI中高工业增加值行业权重更大;

财新PMI与出口同比相关性更高,而官方PMI中小企业数据中与出口的关联性相对较小。

另外数据指标,还有季节性因素,5月份之后通常出口相对较好。

因此,目前官方PMI与非官方PMI中反映了经济修复中关于内需和外需的结构性差异,或者是对中外经济宏观预期的不同。

从两个数据的背离表现出发,看一圈金融机构的分析和讨论,期待政策出手支持,已经是市场共识。

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主流是不是“该全力搞经济了”这种论调?

官方和非官方PMI数据背离,是分歧,分化的表现,其实最重要的信号,是当下中国经济复苏,缺乏明确主线,规则和政策,相对保守,追求稳健。

对于5月份PMI数据,没有必要进行悲观解读,实际上符合经济体感的数据表现,是好事。

有病治病,疲劳就休息,不要被光鲜亮丽的数据和表现麻痹和真实的感觉,是不是?

数据指标_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_数据运营指标表

4

趋势研判:接下来,中国经济走向和政策风向,怎么看?

如果持续跟踪重要会议、领导层的发言动态,大家可以发现:

2023年2月末前后,有一波耐人寻味,但是容易被忽视的转折。

年初各地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声势浩大,拼经济势头异常迅猛。

但是2月之后,声浪似乎戛然而止。转折点就在2月末的重要会议。

会上直言新班子,“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

实际上,已经有降温度、制冲动之意。

5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再次提到: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

政策定力,不言而喻。

当然,这是一条主线,而且围绕这条主线,实际上信号是在持续释放的:

数据运营指标表_数据指标_人力成本分析数据指标

市场预期和一些诉求,和顶层设计,和国家思路,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当下就急嗷嗷跳出来发声呼吁各种救市,放水,搞经济的群体,可能要出丑了。

当下政策并非不发力,而是要求更精准落在不同的行业。

结构性发力,是政策最大的不同。而且,不再依赖房地产,再难也不再对房地产施以援手,

现在明明经济形势不好,政府仍咬牙坚持不救市的逻辑,是什么?

现在救市,短期内肯定有效,但中长期看,其实是有害的。

核心逻辑,其实需要站在国家的层面,去面对中美世纪博弈的现实,进行考量。

当下对于国家对于经济的相对克制,甚至是保守表现,主要还是因为时机不成熟。说的更具体点,就是中美博弈的形势不允许。

合适的时间,有合适的行动,事半功倍;

不合适的时间,再合适的行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有很多不确定风险存在。

中美关系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基本上已经没有握手言和的空间了,双方的要价差距太大,底线也差的太远;

而与此同时,双方谁都没有压制对方的绝对实力,缺乏逼迫对方让步的手段,这种情况下,战略妥协基本不可能实现。

那怎么办?只能继续进行耐力比拼。

直到对峙到博弈环境出现一个明显此消彼长的确定性信号

——也就是其中一方突然实力大衰,或者另一方突然实力大涨,使得现在的平衡被打破,然后,双方才有可能基于新的、明确的实力和地位,构建出新的战略平衡。

现在中国国内经济还能撑,主动选择衰退表现,甚至是经济萧条的环境,让美元资本无法营造资产和需求泡沫,形成冲击。

但是也不是完全收缩,虽然整体性的大救市政策没有,但缝缝补补之类的小政策——比如允许摆摊,降低存款利率、放松一些楼市限制性措施等,一直在不断出台。

大国博弈的微操阶段,谁都不好过,老百姓都难受,但是这样的阶段,躲不掉,也绕不开,是一个必然存在的阶段。

作为中国人,当然希望在这种宏观层面的大是大非面前,自己的祖国占上风,成为最后的赢家,相信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基本,没有争议的选择。

看清这条逻辑主线,那么对于短期,暂时的经济压力和环境低迷,是不是能有更好的理解?

换句话说,宏观的大国博弈层面得失重要,还是个体阶段的经济体感好坏重要,这不应该是一道选择题吧?

没有大国崛起,哪里有什么小民尊严可言?走线去墨西哥,偷渡去美国当人上人的鬼话现在还能骗到的,都是什么人?

中国是体制决定环境的大国,而当下决定中国体制,管理,政策是否有发挥空间的关键因素,在外围,并不是我们自己就能决定的,所以,看清主线,就能明白,短期的经济数据和表现,以及现实体感,实际上都是阶段必然,没必要唱空看衰,更没必要消极看待。

没有当下的蛰伏,何谈未来的崛起?

所以,理性预判,从PMI的后续走向看,预计短期内经济仍将面临内需不足、外需下行、企业继续去库存、PPI探底等多重因素制约,未来几个月制造业PMI或仍将在低位震荡。

中国经济复苏之路,需要面对来自于美国的恶意和围追堵截,个中博弈,复杂惊险,充满不确定性,而耐力比拼的极端,个体意志的总和,将成为国家整体的意志表现。

这样的宏观博弈,不管对于中国来说,还是美国而言,其实都输不起,也不愿意认输的一场艰难对抗,所以,要对接下来中国国内经济因为博弈需求而处于一个相对紧缩,压抑的状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现实准备。

作为经济先行数据PMI的走势预判,实际上就对接下来中国国内经济复苏的整体情况,给出了明确的信号。

关于最新公布的5月PMI数据分析和相关认知普及内容就写到这里了。

对于普通群体来说,咬紧牙关,静候春天,保持乐观,看清主线,不看空,不唱衰,对于接下来适应经济环境和趋势变化,很重要。

作为中国人,除了坚定看多中国,做多中国,支持中国以外,还有什么更好,更靠谱的选择和策略吗?

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去问问哪些跑出去,润出去的人,幸福不幸福,就完事了。